2015年3月24日,由呂有凱擔任總編的新體例《太平呂氏家譜》園譜慶典大會在浙江永康中華呂氏中心祠堂隆重舉行。本宗支及周邊呂氏宗親代表千余人出席了這次發譜大會。中華呂氏文化中心總會會長、編委主任呂強等先后在大會上講話。
新編《太平呂氏家譜》全套七卷,4500余頁,600余萬字,首次印刷發行2600套。
本次太平修譜實屬大修、新編,內容之復雜,工作量之艱巨,當初就有些宗親認為我們“三年都編不出來”,就是工作量太大。太平家譜最大特點是歷代戶主介紹(行傳)內容豐富、篇幅長, 1931 年編的那個“包村譜”(A4 紙雙頁大的)有70 多本),這次新編的又增加了1932 年至今80 多年的人口,本次編入全套家譜的歷代宗親有25311 戶。
新體例結構要求復雜,技術難度高,環環相扣,達到易查易讀易懂的質量標準,既要完善攻能,增強實用性,做到如此精細,結構緊密,7 本編完這么多的內容,節約了可觀的成本,我們以5 代人共59 戶的資料,分別用新舊三個體例做過實用對比如下。
同樣的資料,用本譜新體例5 頁完成;蘇式(五世譜)要用12 頁,是新體例的2. 4 倍;歐式體例要用28 頁,是新體例的5. 6 倍;耗用紙張情況對比如此,可見,本套7 本太平新譜,如果用“蘇式五世譜體例”,至少要編17 本;若用“歐式體例”,至少要編39 本。
僅與蘇式五世譜體例編17 本相比,1 套節約紙張10 本,2600 套就節省2 萬6千本,單講印刷費就節約200 萬元左右,這就是新知識、新體例的效益。我們相信廣大宗親見書后會通過對比對新體例有個充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