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華呂氏文化中心總會2015年清明祭祖隆重舉行?倳崭睍L呂分龍主持祭祖儀式,總會會長呂強擔任主持并頌讀祭文。來自各地的2000多名宗親參加了祭祖活動。
當天,《太平呂氏家譜》圓譜慶典在中華呂氏文化中心隆重舉行,太平呂氏族人喜氣洋洋,敲鑼打鼓從各地趕來參加慶典。家譜編委會副主任呂云龍主持慶典儀式,編委會主任呂強發表講話。編委會副主任呂飛來、總編呂有凱、主編呂金月在慶典儀式上發言。
呂強在講話中指出,太平呂氏家族自太平始祖呂玖公至今近千年,人文蕃衍,譜牒相承,三十年修譜一次已成慣例,然而在1931年最后一次修譜后,只在1996年編了一部《太平志》。
根據廣大宗親的要求,從2013年5月起,我們組織人員編撰《太平呂氏家譜》,經過一年多的艱辛努力,今天終于編印發行。新編修的《太平呂氏家譜》在編寫體例上作了重大改革,是由我們呂氏首創的、我國第一部采用新體例的現代家譜,希望太平呂氏族人通過新家譜了解家族歷史,牢記祖先恩德,共建和諧家庭,立志造福鄉里,為呂氏文化發揚光大和呂氏家族繁榮興旺作出貢獻。
《太平呂氏家譜》編委會專門邀請龍泉婺劇團在中華呂氏文化中心演戲四天四夜,慶祝圓滿成功。當地宗親和附近相鄰興致勃勃觀看了演出。
現代家譜編寫體例改革的嘗試
《太平呂氏家譜》首創新體例值得推廣
今年3月24日出版發行的《太平呂氏家譜》,采用呂氏首創的新體例編寫,讓人耳目一新。這是我國傳統族譜編寫體例的首次重大改革,是現代族譜編寫方式的一次探索和嘗試。近日,中華呂氏文化中心總會向各地分會寄贈一部《太平呂氏家譜》,讓各地宗親學習參考,宣傳推廣家譜編寫新體例。由于《太平呂氏家譜》是新的嘗試,加上編修時間短,新體例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請各地宗親隨時批評反饋。
《太平呂氏家譜》編寫新體例是由該譜總編輯——貴州宗親呂有凱研究設計的,呂有凱宗親長期從事家譜編寫和研究,具有豐富的家譜編寫經驗。最近,他根據自己家譜編寫實踐和體會,編寫出版了《家譜理論與編修技術》一書,可以作為各地宗親學習編修理論、指導修譜工作的參考。
《太平呂氏家譜》編寫新體例,是在家譜容量最大的世系傳承部分,采用“三代系表戶主編號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適應當代人們的閱讀習慣,用“代數”、“戶數”、“頁數”,等數字表達和表格方式,便于人們閱讀和查找;第二:編寫過程中不受各戶登記內容多少的限制,能靈活簡潔版塊;第三:解決了傳統編寫體例縱向吊線法和橫向射線法虛增空白頁面問題,節約紙張和印刷成本;第四:表達方式更加自由,記載更加通俗具體。新體例的根本意義在于,家譜世系傳承的內容,讓廣大讀者都能輕松讀懂,方便查閱,從而大大增強了家譜的實用性,更好的發揮家譜的功能。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傳世寶典,對于記載家族歷史、傳承家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家譜編修曾一度出現斷層,編修人才缺乏,編修質量難以保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家譜編修如何與時俱進,反映當代人們的家族面貌、觀念、適應人們的閱讀需求,已成為家譜編修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一方面,我們需要補課,認真學習發揚傳統家譜編寫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研究當代社會的變化,探索家譜編寫的新路子。從這個角度來說,《太平呂氏家譜》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探索。堅持修譜當隨時代的理念,并不是否定傳統,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改革提高,各地在修譜過程中要重視發揮編修人員的作用、重視吸取傳統家譜的精華、重視編寫方式的改革。努力提高編修質量。各地有好的經驗和做法,應及時進行總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