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呂氏家譜一、二、三、四
呂有凱
一、憶古思宗 家史簡說
1、我呂姓族人,經歷代史學家研究證實為炎帝的傳人,炎帝時代約為公元前2600年左右。炎帝至今已4600年歷史。炎帝15代孫伯夷因助禹帝治水有功,受封為呂侯,封地在河南南陽,稱呂國。呂侯伯夷和呂國的誕生,開始了呂姓的起源。伯夷為呂姓起源始祖。由于呂侯伯夷的后代在堯、舜、禹、商四個時代都是世襲諸侯,所以,歷代史學家都稱呂姓人是四代諸侯之后。
2、由于古代文字尚未具體形成,甲骨文時代人名也不規范,所以伯夷的子孫后代也不是代代用呂字做姓取名。伯夷傳29代到呂尚—姜太公誕生,隨著文字逐漸定形,人名字號才逐漸規范,加上呂尚—太公助周滅商,受封為齊國第一代君王,在世襲700余年的齊國歷史中,家史與國史并錄,才形成了以呂尚—太公為第一代始祖的呂姓族史,齊國君王和后人都延續以呂為姓,規范取名,奠定并形成了我呂氏族史和呂氏文化的根基。所以,從古到今,全國和海外呂氏家譜都是以呂尚—姜太公為呂姓第一代開族始祖。
3、伴隨輝煌700年的齊國歷史,呂氏文化逐步發展,走向規范,在歷代先祖的關注下,記錄了大量族人傳宗資料,建造、修復了歷代呂氏文物,家廟,祠堂。自秦代呂不韋開始記譜,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源流至今,呂氏文化已成為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歷史和地方志的史籍中,都有著重要的和光彩的篇章。
4、三千多年來,姜太公的后代,由于歷史的客觀的種種原因,四處搬遷,分支遍及全國、全世界,當今總人數已達700萬之多,在全國3000個姓氏中,按各姓總人口排列,呂姓為全國40個大姓之一。
二、貴州呂氏與呂氏家譜現狀
1、貴州呂氏歷史簡析
據初步查考,最早在漢武帝時代就有呂氏遷居貴州,由于歷史的多變性,民族之間排斥與融合等原因,最早遷入貴州的呂姓或返遷回中原,或與當地民族融合一體,所以,現實難以查到他們的后裔及分支。
我省現有呂氏宗親的祖籍來源很廣,分別來自山東,福建,湖南,江西,江蘇,四川,廣東,廣西,云南,重慶,遼寧,河北、河南等省區。多數分支遷居貴州的年代以元末明初較多,其次是清朝萬歷、乾隆、雍正年間先后遷入貴州。元末明初遷居貴州的先祖,多為從軍參戰,戰后留守或駐防定居下來的,清朝入黔的先祖多為朝廷擴疆開墾、固疆,民族融合等形勢定居的。官遷,經商、行藝遷來的很少。也有逃災躲難或婚姻關系入黔定居的。據不完全統計,貴州省內現有呂氏人口達16萬之多,加上已婚配偶,總人口23萬左右。
2、上述各種情況遷居貴州的先祖,都沒有從原籍抄帶家譜來貴州,也沒有條件回原籍抄續家譜,有的支系現存老家譜板本都是定居貴州后兩三代,甚至八代十代后,根據傳說補記的,早到明代,晚到民國,由于年代久遠,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原因,對祖籍的傳說越傳越少,剩下只言片語,多數就剩一句話,如“我是南京籍”,“我是江西籍”,“我是湖廣籍”……,這么寬廣、要想尋根,實在太難。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多數被蟲蛀,破損嚴重,急需搶救。
3、貴州現代呂氏家譜狀況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分支在安居樂業之余,開始研究編家譜,很多支系前些年都想編家譜,開過會,選出了家族領導班子或族長,但維持艱難,未能保持,自然冷場,讓人失望;人口多的大支系編了,顧不上小支系;造成很多支系族人至今未能編進新家譜;有的雖然編了新家譜,但很簡單,內容不全,缺漏事項太多,功能不全,沒有收藏價值,更沒有使用價值。造成這種種冷場和質量差的原因是客觀的,如:機構不健全或資金不足,無固定辦公條件,無專業專職人員等實際困難,造成家譜質量差。
4、家譜質量差的原因有四種情況和兩個誤區
一是:操辦、執筆編輯家譜的多為六、七十歲的老年人,精力有限,思路不廣,缺乏研究,無意創新,因循守舊,所編家譜質量差,族中不滿意。
二是:能力強,文化知識高的人忙于事業、工作和自家生意丟不開,沒有時間參與,編輯人員為了早給族人交待,急于成書,草率了事。
三是:國家和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無指導性規范,無權威機構認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為是。絕大多數還是傳統模式、老方法。
四是:各族各姓各支系之間缺乏交流機會,或不善交流經驗,或不愿交流,小支系本位思想嚴重,坐井觀天,自高自大,持小區域狹隘觀念,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其實不然,湊合而已。
誤區之一是:很多分支,由于查不清祖籍先祖,連不上去,就遲遲不能編譜。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根不編譜”的誤區。忘了呂尚—太公這條主根。
誤區之二是:人口少的小支系,上不知十代八代,有些連三代四代的上輩都不知其名,大支系編譜,小支系無靠,你不認我,我也不跟,又進了“無根不編譜”的誤區。小支系無靠處,更需要有家譜,子孫后代才有根,一定要盡快走出這個誤區。因為我們都是先祖呂尚—太公這條主根傳下來的血源親人。
三、統一匯編貴州呂氏家譜的必要性和收錄范圍
1、匯編貴州呂氏家譜的必要性:
萬木有根谷有種,江河有源萬古流。盛世修志,旺族修譜,當今太平盛世,我呂姓族人安居樂業,緬懷先祖之心,族中老少,人人皆有。豐衣足食,更要上念先祖,下顧子孫。
由于歷代戰亂頻繁,加上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等條件限制,歷代先祖沒有條件編印一本完整的家譜,一年推一年,一代望一代,造成我呂氏家族歷史資料出現斷層和空白,有些族人已把前輩的名號忘記,甚至連安葬前兩輩的墳墓都分不清。子孫有錢時想給老祖人豎碑立傳都找不準墳,喊不出名。
2、我們要趁當今平安盛世,盡快把殘缺不齊的歷史資料搶救搜集起來,加以研究整理、補充,把歷代宗親盡量尋訪登記,統一匯編入譜。我們認為,先祖欠我們一本完整的家譜,是各種歷史條件造成的,我們不能再欠子孫這筆帳。
編好家譜,為子孫后代提供尋根認祖的依據,已成為我們當代族人的重要任務和歷史責任,要趁當今還多少有點歷史資料作依據,斷層和空白還能回憶一部分、查訪一部分、收集一部分,有條件也有能力匯編一套功能完善的家譜傳給子孫后代。如果還是一年推一年,一代指望一代,久而久之,殘缺不齊的歷史資料就會失傳,斷層和空白就會更多更難填補,子孫后代就會責怪我們。
3、走出誤區,擴大家譜收錄范圍:
我們匯編家譜,既是緬懷先祖的孝心,更是給后人保留家族歷史人文資料,我們要走出誤區,擴大家譜的收錄范圍,如果還是停留在上文所述“無根不編譜”的誤區,子孫后代就永遠無譜也無根,因為我們現代人就是子孫后代的根。為此,我認為,不論支系大小,不論人多人少,不論上知幾代人,都應該統一編譜,因為我們共有呂尚(太公)這一條總根,正如呂士學會長所說:“宗親,宗親就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親人”!所以,我希望全省各地各支系,不論人多人少,就是一家兩家,只要姓呂,都應該收錄資料,統一登記,匯編在冊,加入呂氏大家譜。
4、家譜工作的屬性和理念:
我們匯編家譜,是家族文化發展的需要。家譜是家族文化的重要標本,是家族人文資料的載體。編寫家譜也是補充、完善國家歷史的光榮任務和歷史責任。因為家族歷史是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國家的最小集體。個人文明,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國家文明的基本條件。所以,家族文化事業也是國家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符合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我們要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強勁東風,辦好我們呂氏文化分會和家譜編輯部及文化發展公司,在六中全會的精神指引下,圓滿完成我們的四大任務。
四、家譜的質量與作用和意義
家譜的作用和意義,取決于家譜的質量。我認為:真正達到質量要求的家譜,具有以下八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一、編好家譜,學懂家譜,用好家譜,教導于族人,知曉于老幼,講習仁義禮智信,都做文明禮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舉,好學上進,上慈下孝,和睦相處,人人都如此,家家都這樣,增進民族團結,村寨自然和睦,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家和村寧社會安,國強族旺家業興。
二、家譜是后人運用的歷史文獻資料,提高現代家譜的質量,有利于我們及子孫后代學習和了解家族歷史,研究家族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貢獻,掌握家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狀況。
三、有助于查閱祖籍歷史,尋根問祖,緬懷先人,培養親情。有利于教育后代,弘揚祖德宗功,繼承和發揚前人的優良傳統。
四、通過學習、運用家譜,有助于規范家族事務管理,總結、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從而制定和運用家族特色的子女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五、家譜應詳細記載族中男女成員的姓名、生歿時間、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子孫后代為其豎碑立傳時有據可依,讓后人了解歷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譜通常都要編列一套輩份排行字譜(俗稱字派),輩份排行字譜對于家族發展歷史、德禮教育、倫理根系、本地宗親往來、異地宗親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七、現代家譜應為后人預留補記空位,每戶擁有一本家譜,代代依次延續登記,就可保證倫理根系不亂。
八、考古界常用家譜資料對考古發掘、人文探索等歷史疑點作定論。家譜具有考證功能,是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為提高我國的家族文化質量,使新編家譜達到高質量高水平。這就需要家譜編輯工作組織化、專業化、專職化。呂氏文化發展到21世紀初,引起了全國及海外廣大呂氏族人的高度重視,眾多有識之士沖破小宗支本位主義,徹底改變小區域狹隘觀念,高度重視血脈聯宗,親情互動,擴大交流,齊心協力,再振家聲,共創輝煌。
根據總會的指示和要求,我省成立了貴州《呂氏家譜》編輯部,實現了家譜編輯工作組織化、專業化、專職化。這將有利于保證和提高家譜的質量。
我們匯編家譜,是家族文化發展的需要。家譜是家族文化的重要標本,是家族人文資料的載體。也是補充、完善國家歷史的光榮任務和歷史責任。因為家族歷史是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國家的最小集體,個人文明,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國家文明的基本條件之一。所以,家族文化事業,也是國家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符合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我們要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強勁東風,辦好我們呂氏文化分會和家譜編輯部及文化發展公司,在六中全會的精神指引下,圓滿完成貴州《呂氏家譜》的匯編工作。用全新的思維,全新的方案,編好家譜,光宗耀祖。把新的《呂氏家譜》編成真正既有收藏價值,更有使用價值的呂姓傳家寶典。
2011年10月30日于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