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省長當上講解員
“100萬年前浙江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秦漢在浙江設會稽郡……”抑揚頓挫的語調、厚重豐富的歷史感——這位“講解員”是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原省長呂祖善。
26日上午9:30,呂祖善準時出現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這天,他是來作志愿講解的。自今年1月中旬首次嘗試志愿講解以來,這已是他的第13次講解了。
退休后做義工,是件挺好的事兒
穿上那件印有“浙江省博物館志愿者”字樣的紅馬甲,腰間掛上便攜式擴音器,老省長立馬成了地道的講解員。
“以前我去國外考察,看到很多公務員退休以后都在做義工。那時,我就覺得這件事我們也要提倡!彼f,“從省長位置上退下來后,相對空閑一點了,我就可以實現這個愿望了。希望以此也能帶動更多人,參與到推廣浙江文化的隊伍中來!
第一次作志愿講解以前,他足足做了兩個月的功課!耙鼍鸵龅轿,平時我也不停地在收集有關浙江文化的新資料,現在每次講解之前,都要充實些新東西!彼f,“每次,都會對浙江文化有新的認識!
做個浙江人,是件驕傲的事兒
當天,呂祖善講解的是“璀璨浙江·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他說:“在講解員這個隊伍里,我是個新兵。浙江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講得次數越多,我越覺得做個浙江人,是件值得驕傲、自豪的事兒!
從幻燈片演示,到一樓展館實地講解;從浙江史前文明,到成為文化之邦……他嫻熟自如,一路娓娓道來。
“你看,這是在桐廬發現的浙江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跨湖橋文化時期(距今8000-7000年)的陶器,跟上山文化時期(距今11000-9000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到河姆渡文化(距今8000-7000年),就有了大量的水稻,那時候的浙江人已經學會了用人字坡建屋頂,陶器上也出現了浙江人追求美的痕跡……”;“東漢以后,浙江成為朝廷的谷倉;隋朝,浙江進入新的崛起時期,杭州城市隨之擴大;明清時期,浙江大辦書院,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邦……”呂祖善講得興起,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在他的周圍,不僅沒有人離開,參觀的人群反而越聚越多。
中午11:30,呂祖善把便攜式擴音器遞給省博工作人員,結束了他為時半天的講解工作。大家紛紛圍攏來,夸獎他“講解得很出色”。
“您講得太好了,不僅仔細、透徹,而且歷史縱橫感強,可謂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來自四川外語學院的年輕教師康杰激動地說。
聽到這句話,呂祖善開心地笑了。
(摘自《浙江老年報》第951期,記者 沈愛群 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