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地位與最新體例概述
中華呂氏文化中心 呂有凱
1、家譜在社會文史資料中的地位
家譜與國家正史、地方志共同組成為國家歷史文獻體系的三大支柱史籍,家族歷史是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記載事項精細到人,詳實到戶,是國史和方志都不可能顧及的。家庭是國家的最小集體,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個人是國家的最小分子。國家是由所有最小分子、最小集體組成的最大家庭,這就是國家一詞的真正內涵。每人每家都樹立了榮辱觀念,提高和睦意識,規范文明行為,維護安寧,共建和諧社會,整個國家才能成為禮儀之邦,國家才能更加團結強盛。所以,家族文化事業,也是國家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家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化領域。
2、家譜與家族文化
長期以來,人們只把家譜稱為“傳統文化,”殊不知傳統文化是含及行行業業的方方面面的歷史文化總稱,譜牒文化是傳統文化,但尚未有人為家族文化給予其獨立的定性。我認為,在譜牒文化之上還應認知一個“家族文化”,因為譜牒文化只能是家族文化的一個核心載體,重在表述世系繁衍、傳承關系、人物傳和記事,家族文化還應分立為墓碑文化、祭祀文化、家教文化、習俗文化、家珍收藏文化等,雖然皆可記入家譜,但各有其與時俱進的隨意性、操作方案可變性、因地因事因人因時制宜的臨時性。所以,我認為,應確立家族文化這個理念。即譜牒文化不等于家族文化,家族文化含蓋著譜牒文化,譜牒文化從屬于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一個系列文化。
3、家譜與家族、家族與國家的關系
家譜,就其規模而言,有整族家譜、分支家譜、大宗家譜、小宗家譜等不同規模,含蓋人口、家庭戶數隨其規模而或多或少。不論規模大小,每部(套或冊)家譜所凝集的家庭都合稱為家族。家族是由國家的最小集體——家庭這個社會的最小細胞和個人這個最小分子組成的自然的社會團體。國家行政雖不直接對家族行使政令,但家族運用家譜對族人施以家族特色的教化作用確是最具實效的教育,如德禮教育、崇尚和睦、尊紀守法、敬老愛幼、好學上進、勤儉持家、截殺奢侈……等,可以說,家族是配合國家對國人實施教化的輔助機構。
4、家譜文化工作的性質
因為家譜記載的家族歷史是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研究、發展、弘揚家族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門學科;匯編家譜,是家族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補充、完善國家歷史的光榮任務和歷史責任。
5、家譜就是家族歷史戶口簿,與國家戶籍戶口簿有著顯著區別
家譜就是家族歷史戶口簿,又不同于國家戶籍戶口簿,主要不同點有五:一是在國家戶籍戶口簿中,人丁去世即注銷,換本不再錄;二是外遷則注銷;三是不作簡介(行傳);四是單戶獨立,不列族中同代多戶橫向關系;五是不錄其家族發展的人和事。家譜作為家族歷史戶口簿,與國家戶籍戶口簿的主要區別有五:一是記錄人丁生歿,逝世者不注銷,而且重編或續編都沿襲;二是外遷也保留原有記載,為外遷戶后裔保留尋根依據,重編或續編都跟蹤;三是歷代戶主、夫人均需作生平簡介(行傳);四是本族戶戶匯集,族中同代多戶橫向關系明晰,縱向傳承根系(世系)保留沿襲。五是詳細記錄家族發展的人和事。所以,家譜就是家族歷史戶口簿。
6、現代家譜的屬性概述
家譜,是家族繁衍、發展的產物,是記錄家族人文歷史的載體,是家族文化的重要標本;家譜,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個文化領域。任何領域的文化,都要隨著時代的進程而發展進步,發展進步的目的和標準,是要滿足于時代要求的實用性。滿足于現代要求并實用于現代,又能按現代應傳承內容記事的家譜就是現代家譜。
7、現代家譜的理論概述
現代家譜學說的理論概述包括:在上接歷代先祖世系的前提下,重點編輯現代人文資料的家譜;用現代編譜技術體例編給現代人和后人易讀易懂的家譜;符合現代人和后人閱讀習慣的家譜;用現代簡體字和白話文編的家譜,有文化的現代人和后人都能看懂、樂于閱讀的家譜;有利于進入現代電子設備存盤和閱讀的家譜;不完全因循守舊、不完全生搬硬套傳統模式的新家譜;按照現代文本格式排版印刷的家譜;按照現代裝訂方案裝訂的家譜,合稱為現代家譜。
8、現代家譜與傳統家譜的區別
一是現代家譜要記載的人口、戶數,都遠遠多于古人編的傳統家譜;二是現代修譜要記錄的人文資料內容十分豐富,如人物照片,家族事務活動剪影、活動記實、文獻、論著、詩、詞、歌、賦、贈言、題詞、人物表彰、個人傳記、業績介紹,優秀家庭及業績圖文介紹等內容,都是傳統家譜的若干倍,傳統體例無法滿足現代人編輯家譜的要求。
如果現代家譜還用傳統的歐式或蘇試的吊線體例,其質量效果具有兩個顯著區別:一是傳統體例浪費紙張、虛增篇幅、不利于保管、查閱難度大,一個600年的宗支,現有人口高峰(常有2-3代)通常在2000—5000戶,傳統體例的空白線段浪費紙張達60﹪以上,文字實用版面不到40﹪,這樣的家譜既浪費印刷資金,更不便保管、不便查閱,沒有實用價值。
9、修編現代家譜的最新要求
綜上所述,修編現代家譜,必須實行體例改革創新,運用功能完善的、有實用性的最新體例、最新技術,最新版式、使新編家譜符合并滿足現代要求。實現家譜工作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家譜編輯工作逐步實現專業化、專職化,面向分支,服務分支,益及百姓,對于逐步實現“樣板——模式——引導——規范”的目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0、實用成功的先進體例、主要原理、特點和首創
這個實用成功的先進體例名稱是:“三代系表戶主編號法”。
主要原理是“同代平行、親疏有序、傳人代代皆戶主、三代系表一家清!
主要特點有六個方面:一是“功能完善,古今后代皆可同冊補記,缺漏宗親皆可用(因為任何宗支編譜時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收錄,總有缺漏,尤其是歷代外遷分支多的大宗支)。二是編排簡便、版式新穎、不受同代戶數多少的限制,小宗大宗都適應。三是代代親疏排列順序相連。四是不受各戶記載事項多少的影響。五是節省紙張、節省成本。六是查閱方便、易讀易懂,利于普及。
這套現代家譜的最新技術,最新體例是呂氏首創,筆者研制并實用成功的,既有上述特點,又集科學性、實用性于一體。本人又在新編的呂氏分支現代家譜中。對這一體例的功能又作了幾個細節的完善,整套技術均已成熟,F以此技術體例實行家譜編輯專業化、專職化,可為各姓分支專業代編現代家譜;提供培訓和技術輔導。
11、最新體例 “三代系表戶主編號法”與傳統體例的技術關系
在350年前(明末清初)的舊譜中發現過兩種比歐、蘇體例都科學、省紙、便用的先進體例,一是三代疊式一家清,二是同代平行三代一家清。兩種體例有其各自的優點(詳見《中華呂氏報》連載的《家譜知識問答》第25問)!叭当響糁骶幪柗ā边@個最新體例,就是綜合這兩個傳統體例的優點加以完善而創立的。
12、傳統體例過度到現代最新體例的意識轉變
一是調整心態,轉變意識,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服務現代。
二是擴大交流,克服虛榮心態,不要自以為能,認真學取他人經驗。如果自有所創,拿出來比較,你的技能優于別人,別人自會向你學習,真正做學問的人,不會嫉妒你,因為人人都有發明創造權。
三是編譜人要努力克服盲目從古心態,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有優點,也有缺點,不必完全因循守舊,生搬硬套。
四要敢于離開古人的“腳印”,走發展之路。我們現代創立的新體例,后人也會視為傳統,也會改進,這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發展原理。有些人總愛把古人的方法視為不可逾越的死定律,把古人在某篇古文中用過的一個詞、一個成語、一個名稱都視為圣旨,顯示通古的“學問”,表面上是信仰傳統,實為教條主義,如此生搬硬套,用于現代作品,讓后人永遠“考古”,談何發展?談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