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與傳承和家教
家譜應成為為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教科書之一,這就要求家譜能夠普及到戶。
我認為,分支新編家譜要普及到戶均一冊(套),家家知曉,看得懂,會運用。但很多家譜工作者的意識相反,說是“不必要家家有家譜”,這種意識很怪,屬于不良意識,應該更新。筆者也曾發現過幾則有趣的故事,最典型的是有些分支保管家譜的唯一戶主竟然四代無文化,修家譜查族史的宗親找到他時,既不承認也不拿出,視如私“寶”而保,經再三說服,最后拿出一看,原譜上寫的家規家訓,全村族中千余老少都不知道,本人曾祖名號也不知曉,眾多族人早想知道的家族歷史文獻被他一家封鎖幾代人,這就是當年先祖做譜太少,沒有普及到戶造成的遺憾。
普及是家族文化發揚、光大的需要。家譜既是家族百科全書、家族文化教科書、傳承家族文化的工具書;就更要有廣大族人當百科全書用,當工具書用,只有這樣,家譜才具有其廣泛的實用價值。如果我們今天編的現代家譜,還不能普及到戶,只讓少數人收藏,廣大族人就無法借助家譜實施家教。
提高和完善各分支現代新編家譜的實用功能,使之成為家族百科全書和家族文化教科書,才有利于普及,這就要求新編家譜易讀易懂。家譜是前人編給后人用的歷史文獻,我們通過這次編通譜,查看老家譜像考古,確實太累,不能再讓后人費時又費力地“考古”。
要以現有戶主普及到戶均一套,有的戶主可能沒有文化,子孫總會有文化。
新編家譜要結構科學,功能齊備,才能成為傳承家族文化的工具書;要走改革促發展的道路,改革的目的是要擴大家譜的作用,提高家譜的實用性,達到宗源清晰,版式新穎,功能完善、查閱方便,易讀易懂,可以續記,使其成為真正具有使用價值的傳家寶典。
傳家寶典的核心在于傳,傳什么?誰來傳?傳給誰?全在一個家字,能傳承的文化,必須是有用的文化,讓人看不懂的文化、看不見的文化,都是設有價值、沒有作用的文化。家譜是家族文化的載體,是記錄家族人文歷史的百科全書,在這次修編通譜的過程中,征集新老家譜時發現,很多數千戶數萬人口的分支家譜,只有幾冊(套),還用箱子鎖起并加封條,某個人保管,其他族人無法看到,無從學習,談何傳承。
普及家譜,是傳承祖德文化和家教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對子女進行尊老敬老、倫理意識、睦族親鄰、培養親情、推進和諧、德禮教育等全方位家庭早期教育,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和意義。
綜上所述,現代家譜普及到戶,有利于傳承和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