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現代家譜的實用性是我們的目標
中華呂氏文化中心 秘書處
一
近年來,各地分支新編、重編現代家譜的工作已進入高潮,F經大量考察研究,歷代老譜和新編家譜,或多或少都存在質量問題,很多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共性的質量問題有三:
一是記錄不詳,缺漏太多;厚古薄今,資料簡略,查閱家譜,尤如考古。
二是邏輯紊亂,選稿不精,缺乏進取,不求普及,新編家譜,還是仿古。
三是版式陳舊,缺乏創新,結構缺陷,功能不全,只可存檔,不可續補。
縱觀呂氏家譜的古今狀況,如何提升家譜質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義,是我們這一代編譜人的歷史責任。只有改進,才能發展。不能再讓后人費時費力地考古。我認為,家譜質量差的原因有下列四種情況和一個誤區:
一是:多數分支能力強,文化高的人忙于事業、工作或生意丟不開,沒有時間參與,編輯人員不具備專業和專職條件,急于成書,草率了事。
二是:操辦、編輯家譜的多為老年人,精力有限,熱情可佳,但無意創新,因循守舊,不敢向前,找古人拉后腿。
三是:國家尚無指導性規范要求,無權威機構認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為是。絕大多數還是傳統模式、老方法。只有少數人能看懂,難以普及。
四是:支系之間不愿交流,持小區域狹隘觀念,自以為是,其實不然。
誤區是:很多分支,由于查不清祖源,先祖連不上,遲遲不能編譜;有的三五代前都不知其名,大支系編譜,小支系無靠,都是無根不編譜的誤區。
二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家譜編輯工作專職化、專業化,幫助那些忙于事業、工作或生意丟不開,沒有時間、沒有專業專職人員修編家譜的分支排憂解難,或代編或輔導大家編好現代家譜,逐步實現規范有序地傳承、弘揚、發展呂氏文化?倳磳⒊闪⒅腥A呂氏分支家譜總編輯部。以提高現代家譜的實用性作為我們的目標。
中華呂氏分支家譜總編輯部的成立,對于建立家譜編輯工作專業化、專職化的服務機制,改變上述四種情況,幫助廣大宗親走出誤區,推進家譜模式的創新和逐步統一,提升現代家譜質量,加快普及運用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凡與總會有聯系或暫未聯系的各分支新編《家譜》時,不論新編還是重編,都應該確,F代家譜的實用性,避免過幾年嫌不好又重編,勞民傷財的現象。
三
提高現代新編家譜的質量,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希望各分支統一認識,重視質量,共同做好這件族中大事。不要再隨意編“簡譜”給后人“考古”,浪費后人的寶貴時間。為此,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和希望,請各地宗親思考:
一是:各分支已完成的家譜,進行自檢、自查、自審,并與總會要求的質量標準對比,找出差距,確定是否舍取。
二是:各分支正在進行的編譜工作,資料收集、登記整理照常進行,但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請暫緩定稿印刷。
1、請各地等《中華呂氏通譜》定稿后,對應《通譜》明確的世次連接歷代先祖。
2、各地新編家譜最好普及到一戶一本,我們《中華呂氏通譜》出版后,一套幾十大本,達不到一戶一套,而通譜中一些內容是你們需要轉印在分支家譜上,才能普及到戶,如歷代世次連接、全國統一的傳承字派、祖籍史料、源流論文等,所以,請你們暫緩定稿印刷。
3、各大支系要盡量尋找、聯系外遷的分支,不論人口多少,不論貧富,都應統一登記入譜,盡量減少缺漏。人口少的小支系也要積極尋找自己的祖源。如果急于定稿印刷,會造成缺漏小支系、小分支和現代外遷戶的遺憾,希望不要缺漏他們。
4、對于沒有找到祖源的大小支系更要暫緩定稿印刷,等《中華呂氏通譜》出版后,或許能從中查到你們的祖源。
三是:中華呂氏分支家譜總編輯部要研究一套編輯現代人的家譜模式作參考樣板,方案確定后,以便采用統一方案、統一書號后再定稿印刷,以便統一提高質量,便于后人交流。
我們深信有中華呂氏分支家譜總編輯部這個常設機構的專職、專業化服務,各分支新編的現代家譜質量,一定能夠得到明顯提高。